雨燕直播,NBA直播,世界杯直播,足球直播,台球直播,体育直播,世界杯,欧洲杯,苏超直播,村BA直播,苏超联赛,村超,村超直播今年9月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2025年施政报告》明确,在保障香港本地生学额不受影响的情况下,自2026/27学年起,将非本地学生自费就学的录取学额从40%提升至50%,这是自2024/25学年将学额从20%增加至40%之后的又一次提升。该新政一方面是对当下中国内地学生对香港留学近乎狂热的市场情绪的回应;另一方面也是香港政府对《行政长官2023年施政报告》提出的“推进国际专上教育枢纽建设”、吸引和培育世界一流人才的方针的落实。
目前,香港八所公立大学(包括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岭南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教育大学,以下简称“港八大”)均承认内地生的高考成绩,主流的招生方式包括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计划提前批与自主招生。不久前,香港城市大学(下称“港城大”)官网发布公告,自2026学年起,退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计划提前批,完全自主招生。这意味着,在目前八所公立大学中,除了香港中文大学(下称“港中大”),其他七所高校均采用自主招生模式。金吉列香港业务拓展部负责人认为,退出高考志愿填报之后,港城大可以“全国一盘棋”的方式进行招生,避免因在各省计划招生导致学生分数差距过大的情况;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与其他几所公立高校一样,以更多元的价值体系,优选符合学校标准的学生。
这意味着,如果学生想申请港中大,只需按照内地统招流程填写志愿高校即可(港中大属于提前批次招生,考生需按提前批次填报志愿);如果想申请自主招生的高校,除了提供高考成绩以外,还需提供平时成绩、英语语言成绩(每所学校要求不同)、个人陈述(学习动机、兴趣、规划等)、推荐信、各类奖项/ 证书、课外活动与社会实践证明等,此外,有些学校或学院还会设置面试环节。例如,香港大学(下称“港大”)在对学生材料进行严格初审之后,要求学生必须参加学院的英文面试。港学院教授、副院长刘思达曾参与对IB学生(以IB成绩申请的学生)的面试。作为QS2025法学专业排名全球第15、亚洲第2、中国第1的法学院,其面试的其中一个环节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给定的法律案例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面试官会考查学生的逻辑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由于香港是普通法地区(发源于英国的法律体系),而普通法是判例法,即法官的判决(判例)是核心法律渊源之一,可以塑造和发展具体的法律规则,所以学院非常注重学生阅读案例、分析案例的能力,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职业要求。”刘思达介绍。
值得留意的是,这种基于多元价值判断的自主招生模式,呈现越来越精细化的趋势。例如,港大于2015年推出“多元卓越学生计划”,通过考查学生的学术潜力、学科特长、领导力、社会责任感及文体才能,给予特定学生降分录取机会,及与海外顶尖大学联合培养项目的优先申请权。再如香港理工大学(下称“港理大”)于2022/23学年推出“德艺计划”,旨在选拔在体育、艺术及文化、领导力和社会服务才能、STEM学科中表现卓越的学生。为此,学校设立了“德艺奖学金”,并在何文田学生宿舍成立“德艺书院”,支持学生多元发展。金吉列香港业务拓展部负责人认为:“精细化招生将是香港自主招生未来的趋势之一,倒逼学生主动发展自身能力,去适应未来社会对多元人才的需求。”
对于很多高考成绩不理想,但是仍以香港为留学目的地的学生来说,可以考虑申请香港高校的副学位,或参与香港特区政府新近推出的“职专毕业生留港计划”(VPAS)。前者为学术型导向,衔接大学本科,两年课程结束后可升读综合性大学本科三年级的任意专业。后者拟通过两年职业课程,将学生培养成为12个特定技术行业(包括航空、运输及物流,汽车工程,创新及科技等)的技能人才,结束后可获得VTC高级文凭,继续升读应用型大学(如香港都会大学)本科三年级,或者直接留港就业。金吉列香港业务拓展部负责人认为:“这意味着在未来,香港留学不再是‘学霸专属’,香港欢迎持各种背景的内地学生来港就读,并提供适合他们自身的培养路径和无限可能。”
在学校申请方面,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提前了解各高校近年录取内地生的详细情况,并据此评判自身的学术水平和相关能力是否符合目标学校要求。启德教育发布的《2025中国香港求学报告》显示,港大、港科大考生成绩普遍超出特控线分以上,需要学生兼具优异英语能力和面试表现;港理大主要录取超特控线分的考生,属高分段学生的优选;香港浸会大学、岭南大学、香港教育大学则主要面向超特控线分的学生群体;香港恒生大学、树仁大学等私立院校则以本科线为基准。此外,在择校方面,学校的就业指导服务和强大的校友网络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学生也应该多考虑学校所提供的就业机会与实习资源,以提升未来的就业竞争力。
在专业的选择上,首先,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兴趣与能力,优先考虑被特区政府纳入战略发展领域的专业——这些专业的毕业生能够直接对接产业与市场需求,如金融科技、人工智能、跨境法律与争议解决、STEM(科学、科技、工程和数学)、可持续发展城市等。其次,提升自己的复合型能力与多元文化背景,不用过于在意专业在当下的“冷”与“热”。在刘思达看来,专业“冷”“热”与市场供需强相关,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以法学专业为例,从21世纪初中国加入WTO到当下的“考公考编热”,法学经历了“热—冷—热”的周期性循环。因此,他建议学生尽量选择能够提升自己复合能力与多元文化背景的专业或者项目,尤其是在香港与内地经济往来越来越密不可分的背景下。以港大与内地某顶尖院校联合开设的双学位项目为例,学生需要同时学习中国内地与香港的法律体系,而且在香港两年半的学习生活经历能够提升其在香港的文化适应度,未来他们能够同时面对香港与内地的市场。“这类项目培养的是香港未来最需要的人才。”刘思达说,“另外,有海外文化背景的学生未来在跨境交易和国际商事仲裁等领域具有非常大的优势。”最后,为应对未来不确定的时代需求,可以考虑一些新兴交叉学科,把握技术赋能的结构性机遇。例如:港大医学院的医学人文课程是亚洲标杆项目,学生需通过反思性写作、跨学科研讨会等形式,将文学、哲学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港中大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科学”硕士项目,将气候变化政策与GIS空间分析结合,学生可参与政府碳中和规划项目;等等。
香港高校的申请过程虽然较为透明,但申请者仍需留意一些常见问题,以确保顺利进入理想的院校。首先,需要提前在官网确认申请时间表,确保所有材料按时提交。香港自主招生的高校一般采用滚动式录取机制,以2026/27学年为例,申请周期覆盖2025年10月至2026年6月中旬。学生需在校方规定的截止日前提交高考成绩,否则将自动转入下一轮评审。其次,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至关重要,必须坚守诚信原则。杜晓梦特别提醒,香港入境事务处会严格审批每宗来港申请,若提交虚假文书,属于严重刑事罪行,需要负刑事责任。最后,香港多数高校,尤其是顶尖高校的学术要求非常严格,学术压力较大,学生需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与时间管理技巧。此外,香港高校一般采用全英文教学,语言能力的提升对于学术发展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学术写作与口语表达上,学生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全球经济下行的背景下,香港作为一个高度国际化的城市,虽然也受到波及,但其毕业生的就业表现仍然抢眼。泰晤士高等教育(THE)与Emerging 人力资源公司发布的2025年度全球大学就业力排行榜显示,香港高校就业表现出色,港科大位居全球第24位、港大排名第43位、港中大及港理大分别排名第90位与第133位。金吉列调研数据也显示,新冠疫情之后,港八大本科生就业率在90%左右,且平均薪水接近三万港币;大部分的就业岗位集中在金融服务业及高科技行业。但从职场环境来看,受近几年大量涌入的中资企业影响,香港传统职场讲求的工作与生活平衡(worklife balance)正在被打破,职场压力呈上升趋势。为了应对这些机遇与挑战,金吉列香港业务拓展部负责人建议,学生应尽早将目光从“专业”转向“行业”,积累丰富的实习经验,打磨自己的就业技能和行业洞见,如此才能更好地把握未来机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