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燕直播,NBA直播,世界杯直播,足球直播,台球直播,体育直播,世界杯,欧洲杯,苏超直播,村BA直播,苏超联赛,村超,村超直播郑璐介绍,中国垒球协会在2009年正式将软式垒球(2014年更名为软式棒垒球)列为重点发展项目,自2012年中国垒球协会与中国教育学会体育卫生分会深度合作之后,软式棒垒球进校园的工作大大提速。软式棒垒球对场地要求较为宽松,多数学校的田径场或足球场均可改造使用。一块足球场可划分出两块场地,便于校园内开展软式棒垒球活动。软式棒垒球项目器材包括打击T座、泡棉棒、泡棉球、橡胶垒垫、橡胶球棒、软芯球、白色硬球等不同类型,既适合初次接触的普通学生,也能满足具有一定运动基础的垒球进阶爱好者的需求,真正实现了“全民参与”。
“棒垒球运动中的‘牺牲打’等战术设计以及比赛中可能面临的失败,可以帮助球员培养抗挫折能力,让他们在面对失败时学会调整心态、迎难而上。”郑璐认为,棒垒球运动作为集体球类项目,与单人运动项目有着很大不同。它需要球员长期接触、训练、磨合来培养默契,考验球员们的团队协作意识与沟通能力。从跟踪观察软式棒垒球、慢投垒球的广大青少年的成长看,他们不仅学习成绩未受影响,反而因长期参与这项运动,在他们面对困境时,心态与精气神明显好于未参与集体球类运动的同龄人,这种“以体育人”的效果,也是中国垒球协会积极推动软式棒垒球、慢投垒球进校园,且教育部门、学校、家长、学生也多持欢迎态度的原因所在。
棒垒球运动的蓬勃发展,尤其是在校园的快速普及,还有力地推进了中国棒垒球运动的竞技水平的提升。就在不久前落幕的2025年U18女子垒球世界杯的比赛上,中国U18女子垒球队取得了第四名,这被视为是中国女子垒球再次崛起的前奏。郑璐介绍,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取得女子垒球亚军的中国队,也曾经是U18女子垒球世界杯的第四名。让人倍感欣慰的是,现在中国U18女子垒球队的队员,几乎全部都有曾在学校打软式棒垒球的经历。
2025海峡两岸暨港澳大学生棒垒球文化交流活动举办地——福建平潭,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祖国大陆与台湾岛距离最近的地方),成为两岸融合的“桥头堡”。体育又以其“黏合剂”的独特作用,成为促进两岸交流的重要载体。但体育对平潭的赋能远不止此。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陈训明介绍,近年来,平潭以体育为引擎,深度融合旅游与文化,释放发展动能,将赛事“流量”转化为文旅“留量”,加快打造具有国际风范、青春时尚的“品牌赛事活力岛”,推动国际旅游岛建设迈上新台阶。
平潭拥有408公里海岸线、干净海湾和稳定风力等优质的滨海资源。陈训明认为,平潭的文旅发展必须跳出以往主要依赖自然风光的传统思路,转向注重深度体验与休闲度假的新型旅游模式。而体育正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他说,“人们可能不会仅为了看一段海岸线而专门来到平潭——全世界美丽的海岸很多,他们为什么选择这里?但如果有精彩特色的赛事,有特定的受众群体,他们就会为这样的赛事奔赴而来。我们的目标,是打造有辨识度、高质量并能精准吸引目标客群的旅游产品。这几年,体育旅游的发展,为平潭文旅的突破性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赵莹心中,棒垒球的核心可以用“慎守荣攻”来概括:守备时需谨慎专注,处理好每一颗球;攻击时要自信果敢,精准击中目标。同时,身为队长的她,需扛起带领团队的责任。这份信念让她在赛场上始终心怀敬畏。当被问及坚持多年的动力,赵莹笑着说:“一是运动本身的魅力,二是团队的凝聚力。和队友们一起训练、一起拼搏,分享经验、互相成就,这种情谊和归属感无可替代。”通过棒垒球,她结识了各行各业的好友,不仅见证了彼此在运动上的成长,更在学业、工作上相互扶持。
垒球给年少的林奕帆带来了无限快乐,也帮助他成为更好的自己。“我以前个性比较冲,但垒球教会我冷静、沟通与坚持。”林奕帆回忆起自己曾在大一时遭遇垒球低谷期。因竞争激烈,状态低迷,那时的他甚至想过逃离球场。“但低潮不会永远持续”,林奕帆不断地调适自己的状态,终于在场上重新找回属于自己的位置。之后,他进入了学校慢投垒球队,在台湾高校的比赛中多次荣获“打击奖”。这也是他至今都引以为傲的人生荣耀。“朋友们到现在还会经常说起这件事,家人聚会时也常常提及。”林奕帆笑着说。
山海再远,也能被一颗小小的棒垒球联结起来。看着队员们在开阔场地上奔跑的身影,香港理工大学垒球队教练李昶辉也有了新的期待:“香港球队的风格偏慢,内地球队的节奏很快,这次交流让我们学到了很多。更重要的是,垒球不仅是竞技运动,也是教育方式。因为垒球提供的契机,让香港的学生有机会走到祖国的很多地方、认识更大的世界。”李昶辉未来希望能有更多机会带队参加海峡两岸暨港澳的高校棒垒球比赛,让更多年轻人通过这项运动认识彼此。
曾有一场惊心动魄的比赛,至今仍让云永腾时常回味。那是3年前的一场全国比赛,云永腾所在的队伍与一支国内棒球的老牌强队相遇。对手的阵容中,有不少队员的水平堪比国家队队员。而云永腾所在的这支大学队伍,队员都是20岁上下的年轻人,无论是经验还是实力,都与对方差得很多。但凭借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以及全队的团结协作,云永腾与队友们最终奇迹般地战胜了强大的对手。这份经历让云永腾更深刻地理解了团队精神对于棒垒球运动的至关重要性。这种对棒垒球运动更深刻的理解,也是他日后成为华东政法大学棒球队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刘云升是参加本次海峡两岸暨港澳大学生棒垒球文化交流活动的台湾中央大学联队的一名队员,但他其实在大陆已经工作生活了一年。这一年里,他从一名棒球队员转变为一名教练员。他这样概括这种奇妙的转变,“当队员的时候不想打球,因为很多时候都觉得训练很苦、打球很累。但当了教练之后,却很想打球。”刘云升感慨,“成为教练之后回头看,觉得运动员是很幸福的。”因为运动员可以专注于运动本身,而教练员需要考虑的事情太多了。视角的转换使刘云升对棒垒球运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让他开始真正理解自己曾经的教练。